新技术让出版业更精彩 重塑全新商业模式

新技术将给传统的出版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出版行业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左志红 | 10/29 21:46 | 阅读: A+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I)……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颠覆传统行业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新技术将给传统的出版行业带来哪些改变?出版行业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10月20日,北京印刷学院办学6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技术创新与出版未来”国际出版高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学界与业界的人士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人工智能:

赋能选题策划和营销

当下,人工智能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出版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将对各个行业产生什么影响?知名时尚杂志《ELLEMEN睿士》发表的文章《人工智能即将颠覆的50大行业》中提到,英国广播公司(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迈克尔·奥斯本和卡尔·弗雷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中,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等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超过了95%。值得出版业关注的是,编辑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8.4%。

那么,人工智能将会给出版业带来哪些改变?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陈丹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出版领域的应用》的主题演讲,她认为,作者的创作、编辑的策划与营销乃至读者的阅读体验均可使用人工智能。

在创作阶段,人工智能有三种功能:一是即听即见。人工智能自动将语音实时转文字,打造以语音为主,键盘、触摸为辅的人机交互时代。二是代替人工。通过机器学习,代替重复性较高的人力劳动,如机器智能审核、智能选题、智能筛选信息。三是机器创作。由人工智能进行文学和绘画等创作,如AI根据特定的创作思路,自动输出文学作品或新闻稿件。

在选题策划、图书营销中,同样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陈丹说:“出版社可以根据互联网热门事件、热门词汇的传播频度和热度对选题进行智能分析,根据出版社特点为出版单位提供选题策划分析报告。”在进行图书营销时,出版社根据图书阅读平台、图书电商平台、图书论坛的销售数据、阅读数据、评论数据、传播数据等做图书影响力分析,对出版社的下一阶段工作做决策辅助。陈丹举例说,大数据可以分析出图书画像,包括评论、读者印象、地域偏好、渠道销售、推荐指数模型等。

在中国,人工智能已发展上升为国家规划,人工智能相关专业非常火爆。北京印刷学院也开展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设立了两个人工智能实验室,一个是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智能审校联合实验室”,一个是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合作成立的“出版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联合实验室”。

大数据:

助力出版业“装备升级”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出版行业传统的编印发模式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将会有质的改变和提升。”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刘长明抛出了这样的观点。

刘长明认为,未来10年是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数字技术是企业深化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影响的不仅是业务流程效率提升,更是内容生产和业务模式创新。数字技术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本的构建模块,成为数字业务的关键推动要素,移动化、智能化、平台化将是下一步企业业务创新的技术手段。

作为我国出版行业的龙头技术企业,方正电子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倾力打造智能编纂、智能审校、智能排版等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出版行业“装备升级”,提高出版物内容质量水平,提升出版行业工作效率。

据介绍,其中的智能审校系统正在由方正电子与北京印刷学院联合研发,双方为此建立了“智能审校联合实验室”。该系统项目结合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数字出版以及计算机专业师生的专业知识、对出版行业的了解,以及方正电子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强大的研发能力,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英国爱丁堡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伊德在《全球去中心化语境中的大数据》的主题演讲中也提到了大数据对出版业的影响。他认为大数据的应用会对传统出版业带来影响,并且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关于大数据,罗伊德还提到了它的硬件限制,并以超级计算机系统为例做了相关阐述。同时,他强调了大数据在全球去中心化中的重要性。关于建设大数据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目前广为关注的就是区块链。但是区块链的建设把用户数据集中到一个服务器再分发涉及信息安全问题,在复制交易记录数据时也消耗了更多的成本。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区块链的建设仍然存在很大争议。那么,要在全球范围建设新的经济、有效的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最基础的层面就是多学科交叉。北京印刷学院60年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成为多学科交叉的出版传媒类大学,这将更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英国斯特灵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埃迪在他的演讲中也阐述了大数据对数字出版的影响。他认为,大数据使实时媒体更加优化,为程序性广告带来更多机遇,系列书成功的可能性得以增加,同时可以基于日志分析和机械学习制定个性化内容。他在演讲中强调了在大数据时代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出版行业中,数字素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要从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尽快适应并做出改变,基于数据趋势来决定出版什么样的书或者内容,一定要保持在竞争的前沿,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和计划,要有准确的目标受众,评估出版消耗的有效性,从受众中获取反馈意见。

AR技术:

重塑出版业商业模式

当前,增强现实(AR)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可谓如火如荼,很多出版社推出了AR图书产品。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周志颖在论坛上就关注了这项技术,他以《AR技术在数字出版产业的应用》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AR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集成了纸质媒体和数字媒体优点,通过互动和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重塑了数字出版的媒体形式和知识传播模式,这有效地促进了出版业向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AR技术可以把纸质书、音频、视频、超链接、4D媒体、社交媒体等所有媒体形态聚合到一个阅读工具和平台上,为出版企业塑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周志颖看来,对读者来说,AR技术可以让他们实时调取更多资源内容,增强理解力、增加趣味性,使得内容更直观、更易于理解,还可以实时跟踪三维场景。对出版业来说,AR技术也有诸多好处,比如可以让纸质图书增值、获取更多的线上收益、盘活存量数字资源、形成AR资源,并且可获取用户大数据、防盗版、保护版权收益、保障图书内容安全等。

周志颖是一个研究者,也是一个实践者,北京印刷学院与周志颖团队共建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融合出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领域的技术研发。周志颖还有一个身份是苏州梦想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在国内,梦想人科技已经与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展开战略合作,将AR技术应用于《我们爱科学》《黄冈小状元》《小学科学活起来》《暑假生活指导》《美慧树》等图书。此外,梦想人科技也与培生集团、牛津大学出版社、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翻译和书籍局等20余家国际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

周志颖在演讲中提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把AR列为未来5年中小学教材招投标的一个必选项。他认为,当前影响AR在教材上应用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在中国,我们牵头做了一个AR的相关标准,它要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安全问题,AR在相关领域的深度应用才会逐步放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