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80后军事迷用6万块积木复刻福建舰的视频登上抖音热榜榜首。
他拼装的福建舰身长3.2米,重达300多斤,生动还原了福建舰自带的电磁弹射、雷达、电动升降机、动力系统、可收放的锚等功能,歼-15、直-20等舰载机也一应俱全,1:100的厘米级还原引起众多军事爱好者的狂欢。
据悉,整个工程由军武旗下账号“测评界的野路子”牵头组装,前后耗时4个多月,视频中介绍到舰上几十架舰载机交由全国各地的军迷玩家、模型玩家、航空大佬分别拼装,最终完成合体,可以说是模型界、军迷界一次壮观的“集成创作”,也是军迷在八一这天送给人民海军的礼物。
“测评界的野路子”本人袁野表示,整个创作过程中,团队在设计拼装环节中下足了功夫,在话术和剪辑方面也接受了央视的建议,最后才完成了这次硬核且充满激情的视频。
所以这条视频不是单个账号的作品,而是群智合力的结晶。因此,他们在投稿时选择了使用“共同创作”的形式,“央视新闻”为作者,“人民海军”“军武次位面”“测评界的野路子”作为共同创作者一同发布,得以体现出同一作品下,创作者、媒体或机构的共同心血。
实际上,“共创”也是抖音近期上线的功能,多人共同完成的作品,可添加共同创作者及共创身份,使用了共创功能的作品会出现在多个共创者主页下,推给双方粉丝,共享播放数据,避免多人共创 1 人独享的尴尬。
透过克劳锐红管家我们也可以看到,“测评界的野路子”这条共创视频在涨粉表现上远超其他视频。
图源克劳锐红管家
共创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覆盖的已经不是单个圈层,而在整个平台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如“用6万块积木复刻福建舰”这条视频,借势央视新闻的传播,一经发出便成为抖音热门。
实际上,整个内容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行业瓶颈期,内容创新不足,用户审美疲劳,粉丝增长越来越缓慢。
面对需求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创作者的路变得举步维艰,保持持续输出、保持持续增长、打造新款爆点,几乎成为了摆在每个内容创作者面前的难题。
对于大部分创作者而言,通过内容升级或切换赛道获得增长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如何保持“低行为成本”的同时,让创作的内容不会被限制在某个固定领域,于是创作者找到了另一种方式——共创。
只不过以前抖音上的共同创作大多数为同一件事的不同视角,想要了解事情的原貌、不同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需要看完每个人的视频,从而自动形成观看链。
抖音“共创”功能的推出,使得多位创作者合作制作的视频能够同时出现在各自的首页上。二人合作、三人合作、全员合作的投稿模式,也让优质视频有了更广泛的传播。
从某种程度来看,这是一次创作者获得新增长的机会。
好内容不再“孤身走暗巷”
抖音是一个融合不同垂类短视频的集合平台,一般情况下,创作者内容越垂直,越能定向增加粉丝数,创作者和观众的交流互动也更加紧密。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垂类方向也会成为部分创作者的障碍,尤其对对小众垂类创作者来说,在达到一定粉丝量级之后,传播上也难再有突破。
“测评界的野路子”账号定位在户外测评,受众相对有限,平常视频点赞基本在几千到几万之间。作为军迷的袁野也一直想做一些既有影响力又能满足个人情感的创作。
今年是建军95周年的特殊时刻,而且作为军迷来说他也都知道今年由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会下水,所以袁野从3月份就有了复刻航母的想法。
从找资料、整体设计,到定制配件再到拼装,耗时4个月多的航母模型终于完成。如此具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值得更有力的传播,在平台的沟通下,这条视频得到央视新闻和人民海军账号的支持。
“它点燃热情的速度真的很快,我们有想过这条视频会上热榜,但是没想到能上榜首,还保持了那么长时间。”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但袁野在谈到视频效果的时候,依旧充满着兴奋。
这是一次民间与官方的互动,在央视新闻1.5亿粉丝量级的带动下,这条视频发布后便迅速达到3000万次播放。而且在共创功能下,视频的播放和评论也是同步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创作者之间实现了“粉丝共享”。
在不影响创作者平时视频发布的基础上,以内容为核打通了不同圈层之间的界限。
对此,自称为“第一个住在月球上的男人”抖音博主“开普勒星人”李锴滨也有这样的期待。8月16日,开普勒星人联合手工耿共同创作了一条“到月球去收菜”视频,视频中手工耿将曾经制造的“太空失重车”改造成了月球上的收菜机,并“登上”月球开了一场采摘车发布会。
这是开普勒星人在抖音上的第一次联合投稿,他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模式,手工耿的粉丝对他制造的东西存在印象和认可,借着这次机会能够将自己的内容传递到新的粉丝圈层,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点去做破圈,“我感觉至少流量能上千万级。”
此外,李锴滨还谈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以前因为抖音拥有原创保护机制,如果是同样的共创内容,后发者很容易被判定为搬运或者抄袭,所以创作者就只能生产不同的内容进行发布,而且这些视频的数据也不会叠加。
这就导致创作者要花双倍的力量创作,又不能把资源集中起来,对部分人而言就会丧失联动的信心。共创功能的出现是抖音对内容创作的重视和自身投稿模式的更迭,在和不同类型创作者的联动下,内容辐射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增加,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创作者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在粉丝增长量放缓的情况下,互享流量刺激着创作者与他人合作的欲望,同时好的内容也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共创功能可以说打破了既往内容分发的格局,创作者自带的流量推动视频播放量的增长,而联动的方式也增加了共创创作者的曝光率,达到1+1>2的效果。
“梦幻联动”内容升级进行时
纵观内容增长赛道上的发展趋势,不同类型的创作者,成就了内容赛道的多样化与多元化趋势。如果换个视角看内容赛道,每一次爆款的出现,都是因为它带来了“不一样”的亮点。
用户体验和经验重组塑造了新的审美价值。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以及视频行业的发展态势,内容创作者一方面要了解动态互联网的底层逻辑,遵循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培养独具的网感;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内容为王,在趋“新”与创“旧”中制造新鲜感。
开普勒星人以第一视角,“沉浸式”记录着自己在“月球”上的日常生活,他抓住了月球、宇航员这些常见实物,将原本悬浮的元宇宙概念落地,开辟了一个更贴近观众的创意天地。
在月球上蹦迪、探险、修马路、逛商场……他所描绘的月球日常生活与地球没有很大差别,只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有趣之处,比如庄园里种下的菜长势喜人,点外卖需要等候的时间有点漫长等。
在视频中他也保留着与现实的交流互动,比如“玉兔二号“刚在月球发现形似神秘小屋物体”,他便假装自己的月球小屋根据地被人类发现而惊慌失措;在全民疯抢冰墩墩的时候,他也展示出自己拥有的4只会动的冰墩墩,这都让他的视频更接地气,也更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他的所有视频,都是依靠CG技术非常自由地创造自己想要的东西并维持内容新鲜感。这样他既能很好地控制生产成本,又能根据技术能力去找到合适的创意发挥。
不过这次和手工耿的共创视频,开普勒星人实现了两个第一次:第一次进行3分钟以上的视频创作,第一次尝试真人+CG的形式。
按照李锴滨的说法,最开始计划一个星期做完这条视频,但实际上最终花了一个月才完成,其中的困难就在于虚拟形象的设计流程比较复杂。虽然在创作时间、创作成本上直接翻倍,但对李锴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条视频在发布4个小时内点赞量就达到了13万,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尝试,他们也逐渐走通了真人+CG的视频创作,“后面我们也会尝试去联系更多博主一起合作”。
对于创作者来说,“梦幻联动”能够在保证自己既有内容的基础上制造出更多的化学反应,是打造新鲜感的一种途径。通过共创,可以打通创作中的任督二脉,在内容升级和灵感来源上产生有效的助力作用,让自己打破原有的内容圈。
另一方面,现有粉丝已经形成了内容认知,对视频的反馈也会相对固定,而在共创功能的评论同步下,创作者能够看到新的用户反馈,可以让创作者了解到“圈外”用户的需求,帮助其打开内容思路,让内容更有活力。
同时在共创过程中,也可以和共创者灵感碰撞,无论是同领域还是不同领域,能让创作者固定风格的视频产生新的亮点,最终带来了双方粉丝的“双厨狂喜”。
“测评界的野路子”袁野就希望自己未来能和体育、极限运动等方面的创作者有更多联动,以此深入自己擅长的品类。如果有机会,他也想尝试与美妆、亲子等领域创作者合作,通过互补和反差的内容释放出新的火花。
写在最后
用户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用户对于内容新鲜度的渴求是无限的。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共创”是一种激活创作者内容灵感并让其增值的重要方式。
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通常在内容形态上是有偏好的,长期形式很容易让其陷入固步自封的状态,共创功能可以推动创作者内容的多样性,在与他人共创过程中,为了契合双方气质难免会改变原有内容表达形式,这种改变正是新鲜感的来源。
在内容分发角度,共创带来的即是最直接的曝光和涨粉。多人共创一条视频,把一条视频推给多个账号的粉丝,对所有共创者来说都是一次影响力辐射的破圈。
当视频在多个账号广泛传播时,对于创作者本身也是一个破圈的过程。一条视频承载多人,观众可以任何一个共创者视频页面直接关注另一位创作者,将关注路径缩短,这是打破增长瓶颈的有效手段。
内容之外,共创也激发出创作者与品牌的双向奔赴。7月初,“林晨同学”与“吉利汽车”联合发布了一支追沙漠星空的视频。
拍摄过武汉战疫日记的林晨同学,在有“星星之城”之称的宁夏中卫开车追星空,他用镜头记录下浪漫的沙漠追星之夜,绝美的画面触动了不少网友。
这是一场想象与科技的联动,林晨同学的真实记录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品牌理念。共创功能下也加强了品牌与广泛用户的连接,解锁了新的用户触达途径。
或许,我们将来除了能看到一波创作者间梦幻联动,还将看到更多品牌与创作者共创的创意视频出现。在涨粉潮外,共创带来的商业化空间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