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广播电视作为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国家辉煌巨变的忠实记录者、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不仅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发展经验,守正创新,展望未来,意义重大而深远。“国家广电智库”开辟专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陆续刊发系列文章。
70年历史巨变,70年广电腾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电行业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经过一代又一代广电人的艰苦奋斗, 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取得了辉煌成就,构建了一个覆盖广泛、实力雄厚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70年来,广播电视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新闻宣传事业的主力军、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一、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广播电视覆盖传输规模居世界前列。
经过70年的发展,广电传输技术经历了从弱到强,从有线、无线到卫星传输,到网络化、数字化、交互化的时代,我国已经建成了涵盖无线、有线、卫星、IPTV 等多种传输覆盖方式,无线有线互补、星网结合、天地交融,多层次多格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201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4%和99.25%,分别比1982年底提高了34.84和62.25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2.18亿户, 比1998年增加1.9亿户,2018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2.01亿户,占92.3%,数字用户数比2012年增长40.8%。
2018年,全国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1.54亿户,互联网电视(OTT)用户4.20亿户,网络视听付费用户规模达3.47亿人。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实现了传播能力、覆盖水平、服务质量的飞跃提升,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和用户网络。
二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能力日益强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从新中国成立初创时期广播电视单纯依赖和照搬通讯社、报纸稿件到改革开放之初观一部电视剧万人空巷,到当前的声频荧屏千姿百态百花齐放,70年来,广播电视内容制作能力大幅度提升。2018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为801.76万小时,全国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57.74万小时。2018年共制作发行电视剧323部、1.37万集,制作发行电视动画片241部、8.62万分钟,制作纪录片7.59万小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电网络视听媒体蓬勃发展,目前已有588家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2018年全国网络视听机构新增购买及自制网络剧2133部。广播电视播出能力日益增强,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2018年全国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1526.7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1925.0万小时,分别是1982年的20倍、211倍。节目形态、样式日益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需求,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坚持“公益、文化、原创”,艺术精品纷呈,品牌优势凸显,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广播电视机构和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新中国成立时, 全国只有广播电台49个(不含台湾),其中中央台1个, 地方台48个,到1978年全国仅有93个广播电台,32个电视台。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647个,为1949年的54.0倍,为1978年的21.2倍。目前全国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2.7万家。
新中国建立之初, 全国从事广播工作的人员只有1800人。70年来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使这支队伍逐步得到充实和壮大。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学历水平不断提高。截止201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共97.90万人,比2012年增加15.8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1.38万人(含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工程技术人员、艺术人员和经营人员),占比52.48%,比2012年提高1.48个百分点。从学历上看,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79.67万人,占比达81.38%,比2012年提高8.85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
四是广播电视收入保持高速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广播电视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运行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间接的政府补贴,没有明确的经营创收任务。1950年, 全国广播电视的事业经费仅有222万元, 到了1977年也只有3.9亿元。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各级财政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助力广播电视事业产业持续发展。2018年财政补助收入达774.99亿元,是1950 年经费的3.5万倍, 是1977年经费的198.7倍。70年来,广播电视创收收入从零起步,在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远超GDP的增长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广播电视产业链,增加有效供给,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引导文化信息消费升级,全国广播电视创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5639.61亿元,是1982年实际创收收入的7832.8倍。70年来,广播电视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逐渐从以广告收入、有线网络收入为支柱的传统产业向以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新媒体业务收入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收入为新经济增长点的新兴产业转型。
二、新中国70年广播电视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第一,党的领导是首要。70年来广播电视的成就和发展,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70年来,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作为党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的重要职责,在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当前传媒格局深刻调整、舆论环境深刻变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时代广播电视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思想之旗和精神之魂指导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70年来,我国广播电视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努力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呼声有机结合起来。70年来,我们坚持广播电视发展为了人民,广播电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必须始终坚持将人民作为宣传主体和服务对象,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第三,科技引领是动力。70年来,从磁带录音机到音频工作站,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机械洗片机到非线性编辑机,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标清电视到高清电视再到超高清,从无线传输到卫星传输,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网络和信息技术,每一次技术升级,都推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涌动,广播电视要加快服务能力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果,加快建立“一体化资源配置、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多终端精准服务、全流程智能协同”的融合传播体系,加快建设广电5G网络,打造集融合媒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万物互联、移动通讯运营、国家公共服务、绿色安全监管于一体的新型国家信息化基础网络。实现广播电视向“多媒体形态、多信息服务、多网络传播、多终端展现”的全业务服务模式演进,更加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第四,改革创新是活力。从当年的“四级办广播电视”到今天的“媒体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广播电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过程。70年来,传播环境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广播电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会有今天整个广播电视的崭新局面和生机活力。新时代新起点,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节目创新,推动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发展、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探索发展新模式,促进广播电视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广播电视走向全面繁荣的70年。展望新时代,我们相信,广播电视将持续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时代风采,拥有更高更强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