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记者生涯,谌贻照一直脚沾泥土、衣带露水,在基层练出了一副好脚板,写出了很多好作品,先后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第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并10余次获得广西新闻奖。
2001年7月,谌贻照到广西融水苗寨采访县直机关干部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由于客人很多,当地群众腾空床位都无法满足住宿需求。
就在村委干部为安排住房着急时,谌贻照主动将安排给他的房间让给文工团的女同志住。看到睡满男同志的村委房间为了透气敞开大门时,他有了主意:拆下门板,放在地上铺成一张床,枕上采访包,酣然入睡。
次日清早,他被县领导和村干部的笑声“吵”醒:能睡门板的记者,哪样苦吃不了!
“泥腿记者”的称号,是同事和群众对谌贻照的最高赞誉。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柳州北部三县的苗乡侗寨,一年365天,一半时间都在山里采访。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谌贻照的身影。2017年8月12日清晨,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突发特大洪水。谌贻照立刻从柳州驱车8个多小时赶到灾区。当晚7时30分,他向报社发回当地干部群众抢险自救的图文后,乡里电力和通信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
8月13日凌晨4时开始,杆洞乡暴发第二次山洪。大雨滂沱中,专业摄影器材无法使用,谌贻照只能用一部防水手机在抢险一线采访。他和县乡干部开始往外突围以求发回稿件、传递灾情信息,但突围失败。14日清晨7时30分,谌贻照在3名当地干部的陪同下再次突围。冒险越过40处塌方,艰难跋涉两个多小时后成功走出杆洞,并第一时间将所有采访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发回《广西日报》新媒体部。
这次冒险采访,被制作成融媒体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十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这一作品荣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