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1990/1991出生的90后们都已经到了奔三的年纪了,00后成为了新的互联网主力军。一批新的互联网用语也随着00后的成长而开始流行起来,例如YYDS、ZQSG、XSWL等,许多90后直呼看不懂,看着就像网络密码一样,需要专门查询后才明白这些英文简写的含义。
特别是YYDS,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和中长视频的评论区和弹幕里很容易看到,最近有关YYDS的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YYDS似乎成为了最近最红的网络用语。YYDS也被称为歪歪滴艾斯,是“永远的神”的缩写,表达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夸赞,而ZQSG和XSWL分别是“真情实感”和“笑死我了”的意思,这些网络用语成了现在年轻人的新潮语言。
YYDS这类新网络用语的走红,一时间引发了许多讨论,有批判的也有支持和赞美的,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这些特殊的网络用语吗?频繁的使用这些网络用语,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一场属于YYDS的狂欢
有趣的是,YYDS之所以能快速出圈,离不来许多明星的疑惑,如微博热搜“周冬雨问yyds是什么”、“张杰问yyds是什么意思”和“朱一龙不知道yyds是什么意思”等,类似这样的热搜还有很多。不仅如此,yyds还可以与各种事件产生关联,似乎任何有关赞美的情感都可以直接套用yyds来表达。
不难看出,YYDS这类简写的网络用语,具有新颖、表达速度快、适用面广和易传播的特点。看到一件值得夸赞的事时,直接可以用手机快速的打出yyds四个英文字母发送,不需要专门想出一句话,不需要纠结语法和拼音拼写问题,用网友的话说就是“所用的情感都在yyds里了”。
这种“快餐”式的表达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快速传播,逐渐成为了年轻人喜欢使用的新潮语言。yyds最早出现在电竞圈,用来赞美职业选手高超的游戏操作,之后随着网友们的不断刷屏,让yyds逐渐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网络用语,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疯狂传播。在视频领域尤为明显,只要一到电视剧的关键剧情点或是主角大显身手的高光时刻,往往就会迎来一大片yyds弹幕,就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认同符号一样,简要的表达自己同样的看法。
这种精简易传播的网络用语,也被商家运用到广告宣传片中,以此来拉近品牌方与年轻用户之间距离,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瑞幸。为了推广夏日饮品,瑞幸拉来了选秀明星利路修,于今年5月推出的《瑞幸YYDS!》广告片,在B站上获得了超过200万的播放量,视频弹幕和评论区里处处都是关于yyds的留言。
在这场属于YYDS等新网络用语的狂欢之中,首先感到困惑的是学生家长,部分网络用语的生活化,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文化隔阂,为了拉进自己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部分家长甚至还要专门查询和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同时也需要注意,网络用语作为科技与时代发展的特殊产物,一票否定它可能过于片面,真正该警惕的是网络用语的过度泛滥。
我们需要YYDS吗?
许多人之所以厌烦YYDS等新网络用语,是因为这类由几个英文字母组合成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很难直观的理解它们代表的含义,像是每个字母都代表着一个英文单词,又像是汉语拼音的缩写。若是在网络上突然看到许多这类型的网络用语,不了解的人可能会感到厌烦,若在生活中听到的是“YYDS”而不是“永远的神”,大概率会让人更加一头雾水。
另一方面,这些网络用语的相同的点是“过度化的情感表达”,以YYDS(永远的神)、XSWL(笑死我了)和ZQSG(真情实感)为例,用“永远”和“笑死”等词语来突出浓烈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滥用这类过度化情感表达的网络用语,可能会影响我们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容易过度夸赞一些没必要的事件、作品或人物,可能某件事完全没到“永远的神”的程度,也会被直接加上yyds进行表达,如某个娱乐明星演技有进步就会被夸成“演技yyds”。
其次,快餐式的表达和碎片化信息一样,久而久之容易让人失去耐心。各类短视频、短资讯、笑话和网络段子等,碎片化的信息浏览方式容易让人产生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诚然,这些简短和丰富的内容,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信息,能在一定程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适应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之后,也在让自己逐渐失去长阅读的能力。试着想想自己每天要刷多久的短视频、看电影和电视剧是不是开1.5倍速,又多久没完整的看完一篇长文或一本书了。
刘擎教授在节目《十三邀》里谈到,“我们任何一种成长,特别是大学教育,它要求一种深长缓慢的阅读,是一种长程的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短平快”。同样的,YYDS这类快餐式的表达方式,容易让我们快速而不需要思考的输出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容易让自己的表达方式固化,想到表达赞美时用YYDS,看到好笑的视频时想到XSWL,有的网友表示,用惯了网络用语都想不到其它形容词了。
一种新的互联网文化的出现,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背后有特定的群体在推动。YYDS这类新网络用语的出现,代表着一种区别于其他年龄层的独特文化。年轻一代用户在网络上打出这些字母时,其用意可能并不局限于字母本身的含义,还是一种承载着独特文化的符号,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独特、新潮与个性。有些时候,被看到的意义要大于网络用语本身含义。
部分新一代年轻人过于追求标新立异、过于强调差异化,让网络用语开始泛滥起来。在看到网络用语的好与不好的同时,我们真正要去关注的是频繁使用这些新网络用语的年轻人,透过这些字母组合了解和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