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内测,一场新的内容淘汰赛开始了

又有5亿人要教张小龙做产品

36氪 高歌 | 01/22 11:05 | 阅读: A+

短内容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1月21日,微信视频号开始内测。微信官方对视频号的定义是,一个人人可以记录和创作的平台,也是一个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视频号的入口位于发现页-朋友圈下方。从入口位置可见微信对短内容的重视程度,此前有猜测称短内容可能会在原有的订阅号中出现,图文和视频并存,而微信直接在发现页朋友圈下方新增了一个短内容入口。

“微信正在内测的新能力是一个全新的短内容创作平台。”微信方面表示,我们欢迎,有创作、表达意愿的机构和个人加入视频号,用1分钟以内的视频,或者9张图以内的图片,随时随地发挥创造,和更多人分享生活和世界。

视频号对机构和个人开放,视频最多发1分钟,可以带上文字和公众号。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视频号主,点赞、评论互动,也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和微信好友,分享在这里看到的内容。目前看来,每人每天发布的图片和视频内容无数量限制。

呈现形式上,区别于抖音全屏播放和快手双列信息流,微信视频号是单列信息流,单列信息流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关注视频号的内容,0关注状态会呈现未关注的视频号内容。

视频号仍在内测阶段,并非全量开放,仅对部分城市的用户开放浏览入口。内测条件不仅要邮件提供身份信息,还需要提供影响力证明,根据创作能力来确认是否获得内测资格。

视频号弥补了张小龙提到的因公众号的“两个失误”而造成的短内容缺失。从这个角度来看,视频号是微信内容生态,尤其是短内容的进一步完善。

但作为一个新内容形态的引入,不论是在入口位置还是内容形态上,都会对原有生态再造成一定冲击。尤其当短内容平台尚未成熟时,视频内容必然会抢夺一部分图文内容的注意力,让打开率本就不容乐观的公众号生态雪上加霜。而长期来看,当短内容体系逐渐成型,微信视频号有可能帮腾讯夺回被头条系抢夺的用户时长。

在视频号的设计中,并不是完全的短视频内容,而是可以带上文字和公众号,且公众号粉丝和视频号粉丝并未打通,为公众号内容增加一个分发渠道。但反过来看,不具备或不擅长短视频制作的创作者,则不能轻松享受这一渠道红利——一定程度上可以倒推出短视频能力将成为内容创作者的基础能力。

抖音、快手、B站已经培养了一批成熟的内容创作者,且微信视频号在一开始就是对机构和个人开放的,这让普通人、或者刚刚开始学习短视频视作的文字类创作者,很难在视频号里脱颖而出,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和头部创作者充分竞争的环境。

这就涉及到微信尚未对外公布的算法推荐机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中提到了对于流量分发的理念,重视长尾流量,在流量分配上体现更多的公平。“头部大号集中了最多的浏览量,但长尾小号也要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但在“普通人友好”这一点上,快手做的更加极致。一方面,快手大部分流量向普通人而不是头部大号倾斜;另一方面,直到2019年中快手才开始逐步对MCN机构开放。快手流量向普通人倾斜为其建立了社交关系链的基础,但不同之处在于,微信已经站在了关系链的既有优势之上。

视频号一出,大概又有5亿人要教张小龙做产品了。“微信还能用完即走吗”是对于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最直接的疑虑。至于短内容能力的不断释放,我们已经看到了视频号及其入口位置,接下来的看点是未来是否会加入直播形态,是否通过算法推荐,推荐是否向普通人倾斜,以及和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的协同效应是否会放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