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随着气势磅礴的《滕王阁序》朗诵响彻会场,书法家挥毫泼墨书写年度汉字“冀”。10月23日,2018(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在京拉开帷幕。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发表主旨讲话时表示,数字文明正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颠覆性的变化,整个社会生态面临重新洗牌。在这样的形势下,创新深入到社会文明底层结构,成为时代的标志,出版作为社会文明演变的局部,最迫切需要创新。他认为,做好数字出版,应注重8个着力点。论坛上,与会从业者就其中的技术、观念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展开讨论。
技术变革是融合力量
“以前创作作品都是作家自己构思,如今强调角色扮演,互动电子书就能够将不同读者的性格、喜好代入角色当中,并形成不同的故事发展走向和结局;教育方面,为提高公平性,强调将碎片化的资源进行重组,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中文在线集团公共文化事业群副总裁孙香娟在介绍数字出版给自家平台带来的变化时说道。从用户角度推出产品,越来越成为新兴数字技术发展的依托。
服务用户,首先要了解用户在哪里,需求在哪里。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悦华提到,在平台上,咪咕会对图书和用户打各种各样标签,目前平台标签超过60万个,平均下来每个用户有20个以上标签,每本书有8个以上标签,由此对用户和内容识别更加精准;依赖自身平台对用户的网上跟踪,掌握更全面的数据,并建设推荐系统;除了日常推荐,对于那些个性化的内容,咪咕还会根据现有客户群,分时间、分维度地完成推荐。
面对海量数据如何提炼和使用?清博大数据、清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向安玲介绍,数据提炼和使用从内到外可分为3个层次,产品层指的是内容资源数据,使用机器深度挖掘,可以完成自动发布内容与排版工作;业务层针对的是产品的销售、流通以及在网络层面的传播;用户层通过各种标签,将用户切分得非常细,对潜在用户或特有读者群展开精准营销。
人民卫生出版社使用VR技术改变了枯燥的医学理论学习方式,对医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AR技术在核心教材和出版物上的尝试也相对成功,二维心脏图片变成三维跳动心脏的体验让学习者感到很有趣。其智慧数字中心主任郭向晖介绍,不是某一项或某几项技术在推动出版企业的发展,而是技术在改变产业链和形态,包括作者表达形式的变化。
观念改变是融合本质
据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曾海军介绍,想要资源共享,实现个性化地供应内容,应掌控3个方面:了解用户的特点、原始的需求以及应用场景。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都能够从技术层面得到解决,但最本质的问题其实是从业者特别是传统出版人的观念。孙香娟提到,对平台而言,数据采集有,数据分析却没有跟上,用户流量丰富,平台与出版社打通却尚未形成。
豆瓣网高级内容总监张薇表示,从与出版社进行合作做内容传播,到成为出品方,豆瓣更加关注消费需求以及与出版社的强强联合,同时,也希望出版社能够转变思维,关注读者的所需所想。正如2017年上线的“豆瓣时间”,走知识付费的路线,和其他豆瓣独立应用一样,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他们有什么需求,与之建立连接。
借鉴豆瓣、咪咕、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的运作方式,传统出版人应从中学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比如,最了解文本创作内容的选题编辑,是否可以通过“打标签”的尝试,去同样了解读者,并让二者很好地契合,实现内容推送更加精准、文化影响力与渗透力得到极大提升?再比如,新媒体平台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传统出版机构能否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本来的优势,去引导读者提升阅读品位,用饱含深情的民族精神内质和充满智慧之光的先进文化,去提高国民素质?
媒介不只是信息,更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延伸,媒介变了,内容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正如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秘书长王勤所说,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关注文字的对错,还要做更多关于知识结构化、专业化的工作,可能是基于业务需求、符合业务场景的知识投送和知识解读,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知识,释疑解惑。
管理思变是融合关键
李建臣提出,管理创新的思路如果是自上而下,就会制约创新活力,更需要的是自下而上,从边缘开始甚至直接来自外部,将新的文明跟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完成基因的进化。在决策者论坛上,江西出版集团董事长赵东亮表示,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给传统出版带来挑战,也使出版前景越来越精彩。当今的关键是如何融合,他从战略层面提出,出版要与科技、资本、市场融合,这3个方面是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内容与科技融合,就要努力实现由内容产品生产与经营向内容生产运营与服务去转变,要注重打造平台,要平台化运营。与资本融合,就要让传统纸质书内容价值评判在体验式延伸的过程中,让资本看到,按照内容价值、平台等符合资本运营的规律,把资金存量变成资本,把固定资产变成资本,出版企业的发展空间就会很大。赵东亮表示,传统出版需要好的内容和好的渠道,而未来的数字出版应该需要好的技术、好的资本和好的市场。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丁双平从执行层面,分享了自身发展探索经验。2008年开始,该集团层面决定采用全员全冲、线上线下结合、资本与内容结合,走财团式发展道路,同时根植自身,与其他产业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丁双平认为,融合出版并非子承父业,而是业态再造的过程,出版的产业链、模式都发生了变革,用户体验被提升到核心竞争力层次,融合出版对于出版人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对出版产业来说是一个新选择;对地方出版集团来说,融合出版不是找生金蛋的鸡的过程,而是让业态实现迭代,出版集团只有在过去出版内容上更加强调对技术的依赖,这是产业要求、时代要求,也是舆论压力;最后,融合出版对于出版人来说是一个艰苦的事,要兼顾内容组合与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