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达电影(002739.SZ)“一反常态”地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2018年实现国内票房79.8亿(公司统计票房均为不含手续费口径),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国票房增速。
这份表态直接回应了1月10日万达电影公布经营简报后,媒体报道其票房增速不及市场平均水平的分析。1月10日的公告内容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票房合计95.6亿元,同比增长8.9%,观影人次2.3亿人次,同比增长7.5%。而根据公布的2018年全国电影市场票房数据显示,按含服务费口径计算全国票房累计609.8亿元,同比增长9.1%。如此推算,万达电影的票房收入低于全国票房的增速。
留意一下不难发现,万达电影的公告以及互动平台上的表示,出现了票房收入不一致的情形,而原因就在于手续费的差异。
手续费来源于第三方线上售票平台,也就是淘票票以及猫眼等平台,通常是2-5元不等。但由于手续费完全由平台方收取,院线以及片方无法取得该项收入。因此万达电影在互动平台上公布的不含手续费的口径的票房收入才更为真实。刨除服务费的因素,全国电影票房累计为565.4亿元,同比增长7.9%,而万达电影票房同比增长10.1%,与全国的电影市场增速相比,万达电影略胜一筹。
但是这就是这份简报背后的全部含义了么?
如果要了解这些,首先要知道,2018年的电影市场,并不繁荣。电影票房在经过了2015年至2017年的蓬勃发展之后,终于在2018年增速开始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至2017年,不包含服务费的电影票房分别为440亿元、492亿元以及523亿元,增速分别为6.1%以及8.1%。
在这轮快速扩张中,万达电影无疑是最大的收获者之一。过去三年内,万达电影始终通过收购了慕威时尚、重庆世贸等公司来扩大影院和银幕的数量。2014年末,万达电影开业的电影院数量仅为182家,通过外延式收购来增加银幕数量和影院数量,2017年末开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16家,其中近一半均为并购而来。截至2017年底,万达直营影院516家,4,571块银幕。
就当市场普遍认为电影票房可以很快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时候,市场给予了重重的一击。加上服务费收入,2018年的电影票房仅勉强突破600亿元,增速大不如前。而反观影院的龙头企业,收入增速更是仅能勉强追平市场,依靠爆米花等衍生产品而实现收入大增的可能性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市场早已对前期影院的大举扩张出现了反思。在CETS2019中国文娱产业趋势高峰论坛上,上海电影(601595.SH)董秘戴运提到了票房增长以及银幕数量剪刀差的概念。所谓的剪刀差,就是票房增长的增速远低于银幕数量增速的现象。
从数据上看这一现象也十分明显。从2015年到2018年,如果刨除服务费的影响,电影票房的复合增速约为29%。但是同时期影院的数量却增长了61%,银幕数更是增加了75%。换而言之,单银幕的效用正在逐步降低。
而这也正是万达电影所遇到的问题。根据万达电影的经营简报披露,2018年万达电影实现票房收入95.6亿元,按照5279块银幕计算,单银幕年收入为181.09万元,而2017年这一数字为192.08万元,同比下降了5.7%。这也是万达电影在早年就开始布局没有天花板的“爆米花“业务的主要原因。
但是值得留意的是,今年万达电影的年度经营简报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披露票房收入以外的非票房收入的具体数字。当然,经营简报是企业自愿披露的数据,并非监管层所强制披露。
二级市场方面,自从12月2日万达电影复牌以来,股价一路单边下跌。截至1月14日收盘,万达电影较复牌时股价跌去38%。即便近期传媒股有反弹迹象,但万达电影却并未获益。
万达电影即便票房增速高于行业,但从单银幕效用这一指标来看,却出现了下滑。比起票房增速高于行业,这个指标更让人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