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于大部分中国父母来说,“为孩子作长远考虑”“希望给他们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是普遍心愿。因此,他们有的把孩子从小送去留学,有的给孩子报读多个兴趣班,有的主动把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生活重心,调整成以孩子为中心的“行星模式”……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孩子们认同父母的这些做法吗?未必。从近来热播剧《陪读妈妈》、综艺《我家那小子》《少年说》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对生活、对未来有自己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亲子沟通?这些剧作和综艺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提出这个有共性的话题让观众深思。
陪读妈妈的艰辛,孩子理解吗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陪读妈妈》从丁家切入视角。胡先煦饰演丁一一,刚念完高一就被父母送去了温哥华。母亲李娜由梅婷饰演,执掌一家百余人规模的化妆品公司;父亲丁致远由许亚军饰演,是位高情商的大学教授。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孤身留洋, “不适应”三个字扑面而来,于是妈妈临时赴加拿大,从暂住变成陪读,大小故事和“事故”由此展开。
陪读妈妈放下国内的根基,陪子女到海外“背水一战”,其中遇到的辛酸可想而知。陪读妈妈首先牺牲的是事业——剧中梅婷饰演的李娜离开了自己蒸蒸日上的公司,邬君梅饰演的胡媛媛则早早放弃了自己的芭蕾舞事业。
《陪读妈妈》海报
此外,她们还牺牲了自己的交际与生活,甚至包括夫妻感情——长期两地分居、缺乏面对面交流,产生感情不和在所难免。《陪读妈妈》中映射的一些亲子相处和海外留学的细节被网友大赞“高还原度”。海外留学的酸甜苦辣,无一不戳中留学家庭的心扉。而更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教育模式在《陪读妈妈》中的传达,通过李娜的精明、胡媛媛的刚强、陈莉莉的保守、夏天的独立烘托得更加明显。
但是,妈妈们的付出未必得到孩子们的理解。因为留学决定来得仓促,丁一一从学业到生活表现出种种反常。他自导自演了一次校园事件,假装患上抑郁症,对自己在妈妈眼里“什么都不是”特别沮丧。剧中,丁致远在劝解李娜时说:“我们太不了解孩子了,就像当年我们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不少观众被其中深意戳中,“每一代人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的身份转变,其实都是‘少年不知词中意,读懂已是词中人’的生命循环”。
还有观众提出多种看法,“抛开异国生活的五味杂陈,其实更多的是两代人的沟通与理解。孩子已经长大,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渴望没有束缚,而父母却不敢彻底放手,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且特别容易见仁见智的现实问题”“丁致远有句台词说出了生活真相,为人父母不需要证书,却要用一生时间来完成考核”。
婚恋问题折射沟通障碍,
“好好去生活”要有新的认知
相比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生活性和细节感更容易引发观众“代入”。近日首播的湖南卫视亲情观察成长励志节目《我家那小子》里,观众纷纷表示找到了一种全新与家人沟通的方式,甚至有网友调侃:“和爸妈一起看完《我家那小子》,我妈第二天在餐桌上多加了一盆枸杞炖鸡。”
《我家那小子》
在上周《我家那小子》的首播中,陈学冬、武艺、钱枫、朱雨辰四位嘉宾展现了各自既有共性,又有着个人鲜明特点的独居生活状态。嘉宾们的私下生活可能比普通人更潦草,共情力量带来可观的热度,不少网友评论都表示:“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4位首发嘉宾成长环境不同,过往经历也不同,但他们的婚恋问题是四位艺人的家长共同的担忧:“希望另一半能陪着他、照顾他、管住他,做做饭,别吃外卖,负责一下家务……”不过,妈妈们的择媳理念也引来不少观众吐槽:“这是娶媳妇还是找保姆?”
事实上,婚恋问题只是表象,隐藏其后的是嘉宾亲子之间的沟通隔阂。主持人发问:知道儿子交过女朋友吗?他会对你说事业上的事儿吗?儿子喜欢什么样的女孩?他的这些情绪在你面前表露过吗……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再三摇头,“我真的都不知道”“他现在长大了,不太跟我聊天”“报喜不报忧”“我说话他现在不怎么听”……
子女的需求对于许多中国父母来说是第一位的,如果说经常吃外卖、作息混乱等不太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年轻人的主动选择,节目中母亲们的各种决定则是主动地牺牲: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退休生活和熟悉的环境,主动把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生活重心,调整成以儿子为中心的“行星模式”。这种“行星母亲”的生活方式,也让网友认真思考,“怎样才是‘好好去生活’?围绕孩子的生活就是好吗?”“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看来对生活要有新的认知和改变了……”
听听孩子的心声,彼此换位思考
亲子沟通让家长们困惑,其实也不妨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近日湖南卫视播出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节目《少年说》里,孩子们站在天台上,面对同学、老师、父母亲人大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节目一经播出,何炅就在微博上表示:“笑了也感动了,每个孩子的呐喊背后,都有故事!”与此同时,网友们也直言被节目戳中了笑点与泪点,尤其是学生观众群体更是对少年们的喊话深有同感。
在《少年说》节目中,龚雨寒、周川玲将代际沟通问题带上勇气台,前者疲于应对爸爸定下的完善、密集的安排与规划,“反将一军”替对方报班“改造”,机智应对惹得观众捧腹;后者早前因琐事与妈妈发生冲突陷入冷战,台上大声道歉的段落令听者一度泪目。
而作为聆听者,龚雨寒爸爸表示愿意站在女儿的角度重新审视两代人观念的差异;周川玲妈妈则直接点明了换位思考在沟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称要以此把孩子培养成不惧风雨的大树。两位家长的发言让观众十分感慨,“有一种突然都理解了的释然感”“为人父母真的很难”。
观察
“教育”主题,给予观众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
纵观近期热播的以“教育”为主题的剧作、综艺,都是以热点现象中的小切口在讲故事,但这些都是“别人的生活”,作品想给予观众的也不是答案,而是思考——对观众来说,从作品中获得对自己生活有用的信息,足矣。
在《陪读妈妈》的总编剧亮眉侠看来,如果电视剧能将一部分人的真实关切呈现出来,并通过荧屏内外引发良性探讨,那么自己的这次跨界写作,也算值得。“陪读几乎是一种中国父母独懂的陪伴与付出”,多年兼职“陪读妈妈”的经历,让她感慨于中国父母的无悔付出与牺牲,也对“把孩子当成自己梦想执行者”的教育方式,产生无限思索。有观众认为:“电视剧依旧是讲故事,真正的答案在生活。”
此外,还有不少观众把《陪读妈妈》和《小别离》《归去来》看作“留学生活图鉴”,留学生活的不少问题,在电视剧里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情节描述。
在待播剧里,教育话题类题材或将继续火热,姚晓峰执导的同样是海外留学题材的《带着爸爸去留学》、聚焦高考话题的《小欢喜》、由六六编剧的《少年派》等,也将跟观众见面。
其中,《带着爸爸去留学》讲述的是留学路上的嬉笑艰辛与父子情深,“父亲”一角由孙红雷主演。《小欢喜》则是《小别离》第二部,黄磊、海清等原班人马回归,共同演绎家庭“高考备战期”的焦灼。张嘉译、闫妮主演的《少年派》将展现的是不同家庭面临子女教育和升学压力时的不同选择和困境。观众将在这些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