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秀被叫停后,偶像们每次出现在热搜都很尴尬,要么因卖惨哭穷被全网怼,要么因翻车而遭群嘲,这些因负面新闻舞出圈的偶像们,出道以来最高光的时刻竟然是大型社死场景,多多少少有点讽刺。
前几年急速扩张的偶像产业,还来不及搭建起成熟的体系就“半道崩殂”,平台和资本抽身而去,遗留下成百上千的爱豆们。有头部流量的偶像及时抓住机遇转型影视剧,或常驻综艺,大部分没能“飞升”的偶像们,在迷茫中“失去梦想”,不知该去往何方?
“转型”成职业分水岭,偶像失格并非内娱“特产”
前几天,挂在热搜上被网友们“狂踩”的丁泽仁和李权哲,对于大众来说或许有些陌生,在粉圈中却颇有认知度。两位爱豆均为第一季《偶像练习生》节目的选手,彼时国内对偶像养成正在探索中,照搬而来的101选秀模式也正在解决与内娱水土相接的问题。乐华娱乐在此次选秀中,共派出7位选手,其中3人成功出道。此后,借节目流量,乐华快速将7位参赛选手组成“乐华七子NEXT”出道,天时地利下,成功收割了一大波节目粉。
丁泽仁和李权哲正是“乐华七子”里的两位,该组合还有范丞丞、朱正廷、毕雯珺、黄明昊和黄新淳等五人。得益于死忠粉的强大消费力,几位爱豆一度资源不错,专辑、综艺等曝光度不断。但国内留给偶像们的唱跳舞台并不多,能否成功转型影视或综艺赛道,才是决定这些爱豆职业生命力的关键。
在此后的几年,“乐华七子”中发展最好的范丞丞,除了在大大小小的综艺里常驻或飞行,影视资源也源源不断,《灵域》《致命愿望》《左肩有你》等多部影视资源在手,助其成功跨入演员赛道。专攻综艺的黄明昊同样成绩优异,是《密室大逃脱》、《极限挑战》第七季、《战至巅峰》等多档头部综艺的固定嘉宾。剩下几位偶像,也尝试过出演不知名影视剧,并偶尔作为飞行嘉宾参加综艺,但都未能激起水花。
一方面,是国内平台每年都会制造一批新偶像出道,不断瓜分既有的粉丝盘,加剧了偶像们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影视行业和综艺市场持续萎缩,留给爱豆们的机遇更少。没能成功飞升其他赛道的爱豆们生存状态每况愈下,除了死忠粉之外,在大众眼中与素人无异。
娱乐圈的路不好走,回归社会对于他们而言也不容易。客观来看,这些从校园里直接被选拔到娱乐圈的偶像们,不仅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洗礼,教育程度也普遍不高。最强的技能是唱跳,最大的竞争力是个人魅力,赖以生存的核心资产是粉丝的数量和忠诚度。脱离了娱乐圈,其职业竞争力远远不如同龄大学生,所以留给他们的出路并不多。
从主观意愿来说,这群训练生从小以出道为目标接受培训,光鲜亮丽的偶像对于他们而言既是梦想也是初心,只要还有死忠粉丝力挺,便很难下定决心脱圈。即便被调侃为“糊咖”的丁泽仁,也有站姐为其砸钱300万,并在明知其作为偶像失格之后,依然不离不弃。来自粉丝们无条件的“宠爱”和“供养”,也是偶像们宁可糊穿也要死守娱乐圈的一大诱因。
当然,也有一些偶像在行业形势急转直下后快速跳出桎梏,其中最主流的途径是考入专业艺术院校,再以此为根基转型演员,比如R1SE的焉栩嘉和何洛洛。但他们的路径很难复制,尽管艺考文化分数并不高,对于大多数早早脱离校园的偶像练习生来说,高考依然是件难如登天的事。
偶像批量化制造,追星如开“盲盒”
每一次偶像塌房的丑闻出现,真情实感的只有粉丝们,她们或“怒其不争”或“不离不弃”的发声,是这些爱豆们曾经出道过的单薄证明。在大部分路人眼里,他们只是“爱豆”这个庞大群体的具象化一员,每一次翻车事件,都在加剧大众对这个群体的负面印象。
这些失格偶像,固然是前几年行业批量制造爱豆,但产业却不健全的产物,却不是内娱的“特产”。即便是偶像产业更为成熟发达的日韩,偶像们长期在严苛规则培养下有着较高的职业素养,依然会丑闻频出。
比如韩国最知名的BIGBANG组合,五位成员里四位都曾陷入丑闻,成员胜利甚至直接被送进监狱,并连带一批爱豆集体翻车。还有一些曾经红过后来寂寂无名的偶像们,也面临无法转型又不甘心退圈的难题,有的甚至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如男团组合100%的徐旻佑和SHINee的金钟铉。
与演员、歌手等有着更长职业生命力的艺人不同,主打粉丝经济的偶像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在偶像制造前端,是大批练习生们日复一日的唱跳训练,只有佼佼者才能出道。出道之后如果不能圈粉,偶像组合也就失去商业价值,极少有曝光机会,长达十几年的合约又让他们无法继续在娱乐圈自谋出路。
即便组合走红,偶像们也需要用高辨识度持续吸引忠实粉丝留驻,才不会在新鲜血液注入下被边缘化。可以说,依靠粉丝“供养”的偶像们,如果在音乐方面达不到职业歌手的业务水准,在舞蹈实力方面无法和专业舞者媲美,仅仅靠颜值是很难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巨大的生存压力,几乎成为所有爱豆们的职业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压力下,偶像们抑郁比例极高,因情绪崩溃导致的丑闻或悲剧事件,也就成为这个群体无法规避的状态。因为无法持续获得高曝光度,不少爱豆对待职业的态度也会变得消极,缺乏自我约束之后,谈恋爱等问题频频出现,一旦被曝光,又会加剧粉丝流失,恶性循环之下,职业前景堪忧。
目前国内的偶像市场,要么参考“韩国”的练习生制度培育偶像,要么引进日本“48系”偶像培育模式。两种模式都有着“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的共性,大批量的爱豆被制造出来,只要一个能火,经纪公司就有利可图,而剩下99位爱豆该去往何处,不管是日韩还是国内,都是个无解的问题。
明知偶像赛道如此残酷,依然有一大群少年、少女们怀揣梦想奋不顾身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价值观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光鲜亮丽的娱乐圈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另一方面是偶像们一旦出圈或转型成功往往身价不菲,日薪208W比比皆是,对于大部分路人来说,艺人无疑是高收入职业。
每一代人都是在追逐偶像中长大,80后也曾狂热迷恋刘德华、周杰伦等艺人,如今这些老牌天王们出专辑或演唱会时,粉丝们也会聚在一起,回忆追星的青春岁月。一代人总会回归生活,但总有人正年轻。当下的年轻粉丝们,冲着偶像能带来的情绪价值、归属感等,真情实感地砸钱、花时间也无可厚非。
但追星也需有度,在偶像被批量化制造的当下,“入坑”就像“开盲盒”,万一“本命”塌房,错付的青春再也无法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