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虽然已经漏洞百出,但陈春花还是没有放弃最终的辩解。
近日,陈春花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上发表了一封致读者的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中,陈春花对外界质疑其“夸大对华为贡献”、“博士学历造假”等事项进行了辩解。
从这封公开信的内容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陈春花还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问题。无论是“华为风波”,还是“博士学历造假”都不是陈春花的核心问题所在,而是问题带来的结果。
陈春花真正的核心问题有三个:
*,陈春花在学术上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就,却获得了与成就严重不符的声名。
很多人对陈春花的共同感受是,如果试图回忆一下她哪怕一句让人记忆深刻的管理洞见,都几乎想不出来。但在网络上类似“中国德鲁克”、“传奇女性”与“管理*人”之类夸大宣传的语言却密集出现。
这种夸大宣传,会让很多专业人士感到极大的不适。例如,在这些夸张的宣传中,笔者尤其在看到对陈春花冠以“中国德鲁克”的说法时,会觉得极为荒唐。熟悉德鲁克的人都会了解,德鲁克先生在青年时期便学富五车,一生更是著作等身,其不仅创建了管理学这门学科,还在社会学、政治学领域都有着极深的造诣,是真正“大师中大师”。而陈春花与德鲁克在专业水平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将陈春花称为“中国的德鲁克”,这不仅是对已去世的德鲁克先生的亵渎,也是对中国管理学界的一种侮辱。这也是为什么在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一位资深学者出来声援陈春花的重要原因。
*,陈春花在专业上漏洞百出,也给了公众很多质疑其专业水平的把柄。
例如,笔者极为不认可陈春花在近些年长期宣扬的一个“非连续性增长和指数型增长”的观点,例如:
“企业没有大小之说,只有快慢之分。如果你今天还在谈论自己企业的规模,那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不去探险、探索,新大陆就离你很远。”“危险的现象是,很多企业还在沿用工业时代的逻辑,就是连续的、可预测的线性思维。我们不能停留在预测连续性和线性的思维当中,而是将数据、协同、智能等要素碰撞在一起,重构商业系统的结构,带来非连续、不可预测的非线性思维。”
陈春花的这些观点来源于当时大量通过资本催生的畸形增长企业。例如,瑞幸、乐视、摩拜与ofo等昔日昙花一现的企业,都是陈春花经常引用的案例。
对应陈春花的这个观点,美国*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在其著作《选择*》中,则有一个几乎相反的“20英里法则”的观点。吉姆·柯林斯认为,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都不是在某一个时期追求*高增长的,而是对匀速增长保持着高度纪律性。在繁荣期不会追求过度的高增长,同时在萧条期也不会放弃对合理增长的追求。
为什么陈春花与吉姆·柯林斯会得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呢?根源是陈春花的观点是基于对企业表象的粗浅了解下的直觉判断,而吉姆·柯林斯则是基于多年实证研究而获得的深刻洞见。在《选择*》之前,吉姆·柯林斯还创作了《基业长青》《从优秀到*》与《再造*》三本商业经典,每一本都是其带领团队历经多年的实证研究而创作的成果。
作用到现实的商业世界,陈春花的“非连续增长”理论无疑是危害巨大的。真正对商业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会很清醒地认识到,连续性的线性增长才是商业的基本规律,指数型增长的业务可遇不可求,且很多表象上的指数增长,背后其实是外界看不到的很多年的能力沉淀。如果过多地引导创业者去追求指数增长,这将导致中国商业界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的浮躁风气。
后来的事实也都证明,陈春花提到的很多指数级增长的企业都出现了巨大问题,这也让公众开始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直被奉为管理专家的陈春花,却在遇到瑞幸、乐视、摩拜与ofo等标新立异的企业时,完全没有展现出一位专家应有的专业判断力。而吉姆·柯林斯的“20英里法则”,无疑是历久弥坚的真理,其才可以真正给到企业家们真正有价值的行动指引。陈春花与吉姆柯林斯的差距,也正是一个伪大师与真大师的真实差距。
第三,陈春花在谋取商业利益上极为贪婪。
据悉,陈春花注册有多家公司,这些公司每年围绕其个人IP的商业创收高达亿元级的规模,而在这个生意链条中也绑定了大量的图书出版商与培训咨询机构。我们看到很多对陈春花进行不实鼓吹的文章,多是围绕陈春花这个生意链条上的产物。作为*的受益者,陈春花很难完全与这些文章撇清关系。
如果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在谋求商业利益上过于贪婪是不太容易被注意的,但陈春花作为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公众对其有着一个“文人”的期待。而其却把大量时间花在出席各种商业场合,赚取不菲出场费时,哪还会有精力去做专业研究与教书育人,也无法再保持一个学者的中立客观。
例如,另外一位商业网红吴晓波也饱受质疑。早期,得益于《大败局》、《激荡30年》等作品,吴晓波也曾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但后期四处走穴,为各类经不起推敲的企业站台,最终也持续遭受质疑,落下了一个“二流文人,三流商人”的名声。
02、
上述三个问题,才是陈春花身上最根本的三个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滋生了网络上众多夸大事实的文章,造成对华为公司的干扰,进而带来华为毫不客气的官方声明。
华为的官方声明,又让陈春花从商业领域出圈,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人物,这才导致网友们挖掘出陈春花的博士学历造假。而博士学历造假,让公众早期只是对其专业性与商业炒作进行质疑,扩展到对其是否具备一个教授资格的质疑,这动摇了陈春花作为大学老师最基础的生存之本。最后导致北京大学对陈春花展开调查,陈春花也被迫提出辞职申请,聘用合同被中止。
所以,总的来看,夸大对华为的贡献与博士学历造假这两件事情,都不是陈春花今天困境的根源。最根本的问题是陈春花自己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实质性成就,在专业上漏洞百出,同时在营销上过度包装自己,在谋取商业利益上表现得过于贪婪,却坐享远超个人能力、品行与价值创造的巨大名利,违背了公众对一个学者教授应有风骨的期待。
“德不配位,必遭其殃”,在当前极为透明的舆论环境下,如果一个名人具备了上述几个条件,身败名裂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虽然也有一些与陈春花私交不错的朋友,为陈春花抱不平,但其实陈春花并不委屈。也许在日常交往中其是一个和善的,私德不错的人,但从一位公众人物的角度来看,当前结果是其名不副实,但却获得北大教席,赚得上亿身家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另外,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陈春花其实并没有必要通过公开声明再来为自己辩解。因为所有的辩解,在其自身最核心的问题面前都变得空洞无力,并且只会引起舆论领域新的千层浪。这时,陈春花更应该做的是正视自己的核心问题,认真反思,并静下心来去做真正高质量的专业研究,用未来的专业成果来重新证明自己。如果陈春花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还希望通过辩解来恢复名声,重新大张旗鼓地公开演讲,四处为企业站台而谋取商业利益,那么其将永远无法为自己重新赢回尊严。
但显然陈春花还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没有跳出来,在公开信的最后,其还俨然以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专家的身份来教导中国的企业家们,“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和国家一同崛起、强大,面向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持续发展,并取得应有的价值。”
但事实是,中国很多企业都早已经为中国的管理实践创造了广被认可的巨大价值,而陈春花不仅没有创造任何价值,相反让中国整个管理学界的声誉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