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上的奥运,精彩不输竞技场本身

舆论场上的东京奥运会。

近日,东京奥运乒乓球比赛女单第二场半决赛牵动了许多人的关注,孙颖莎最终以4-0的大比分战胜伊藤美诚,在运动员直呼“过瘾”的同时,也掀起了奥运相关舆情的又一个小高潮。

孙颖莎对战伊藤美诚

随着体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围绕奥运会的宣传、营销等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延期一年的东京奥运会终于拉开帷幕,有关奥运的舆论场也越扩越大,从具体的每场比赛、每个运动员,到奥运牵扯到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国内各大传播平台的热搜几乎都被奥运相关内容霸占,大众也乐此不疲地关注着奥运话题,那么东京奥运会开幕以来的种种舆论,呈现出怎样的传播规律和现象?

爽感与趣味性的双重满足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其比赛受到的关注十分广泛。此前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和水谷隼击败中国选手“昕雯”组合赢下混双金牌,拿下了中国队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首次在乒乓球项目上失掉的金牌。伊藤美诚一时之间也风头无两,有媒体报道称,彼时许多日本媒体都在期待着伊藤能够继续取得突破,也为今日孙颖莎与伊藤的女单比赛奠定了相当有张力的看点。

就国内舆论来说,当女单成绩尘埃落定之时,观众的情绪几乎被带动到相当高涨的程度,此前伊藤与中国乒乓球队在此前形成的纠葛给国内观众带来的是负面情绪,而如今再战,尤其还是在日本本土的比赛,孙颖莎的胜利带来的“爽感”无疑是加倍的。

7月29日,日本选手伊藤美诚在赛后离场。新华社记者王东震 摄

国乒教练李隼表示,这场胜利是5年的精心准备,“孙颖莎和伊藤美诚的交手次数比队内选手都多,今天孙颖莎是赢在了精神上。” 赛前自信满满,比赛中却迅速溃败,大众乐于看这种“打脸”的反转,再加上网友们持续地造梗、传梗,进一步强化了这场乒乓球比赛胜利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在如今的传播环境中,具有爽感和趣味性的内容具有的传播力被加倍放大。这几天的社交平台上,吴京的表情包随处可见,围绕图片上的“中国”二字,网友们创作出不同的段子用以交流和传播。这种表情包的创作门槛低,大众很容易入手,同时原图片上的人物形象和文字具有较强的情感含义,能够引发受众的共鸣,本身就很容易激发分享欲望。

在传播学上,“迷因”的概念被用于解释传播的模仿单位,为了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迷因可以通过复制、模仿来实现迅速传播。迷因是文字、图片,也在媒体表现形式日渐丰富的当下逐渐扩展到音乐、视频等领域,但其本质就在于通过相似但不相同的内容来重复传播,实现病毒式的裂变。

“防疫优等生”李发彬,运动员与解说之间的有爱互动,侯志慧夺冠后用保温杯喝水的大将之风等等,在运动场内外发生的一些有趣细节被提取、放大,再精细化成一个个的“迷因”,为这场舆论盛宴添加了丰富的内容。

侯志慧夺冠后用保温杯喝水

这些被一个个打包起来的事件变成标签,给参与相关讨论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通过短短的几个字或是几个词可以实现非常高效率的沟通,在“秒懂”中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 关注奥运相关信息的大众会因为对同一事件的认知理解而产生认同感和陪伴感。

另一方面, 这些传播点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延长受众对某一事件的记忆。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期间的舆情讨论就已经颇具社交媒体时代特色,除此之外,开幕式上的超模艳压全场、霍顿孙杨的舆论拉锯战、傅园慧的“洪荒之力”段子等具体的热梗传播力更是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相比于谁夺得了首金、中国队战况如何等常规性的宏观内容,我们更容易对“洪荒之力”的表情包产生共鸣。

集体情感之下的激愤情绪

与今天“王者归来”的爽感相对应的,是羽毛球比赛中的另一条热搜——#裁判无视日本选手过网击球#, 关于裁判是否公平的讨论激起了大众的情绪。从昨晚的男子体操个人全能肖若腾完美表现却遗憾摘银,到今天羽毛球混双半决赛中国选手提出抗议却被宣布原判,东京奥运会上裁判们一系列有争议的行为更是让人发出“谁来给裁判打分”的疑问。

对竞技体育来说,裁判的裁决至关重要,往往只需要几个关键的判断和评分,就可以决定奖牌最终花落谁家,而有争议的判罚,尤其是涉及到本国运动员利益的,更是火上之油。

同时,集体情感也引发了一些不好的舆情。在家国荣誉的集体情感支撑下,大众对运动员的夺冠期待也会空前高涨, 而裹着“爱国”“集体荣誉”的言论无形之中具有了一定的道德压迫力,“不要道德绑架”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但在赛事之外能够克制住自己不吐不快的负面情绪、不迁怒于运动员,也并不是谁都做得到的事情。

相比于娱乐明星这类完全公众的人群来说,体育明星大多在公众人物与普通人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 但在奥运会期间,大众对运动员的期待会无形中放大他们的公共属性。

运动员王璐瑶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十米气步枪资格赛中落败后,她发了一条微博写道“各位抱歉,很遗憾,我承认我怂了,三年后再见吧~”,并配了一张对镜自拍的图片。

目前该微博已删除

对于她发布的这条微博内容,网友们的态度分成了明显的两派,一边是“输了还有脸发自拍”的指责,一边是“你不需要向任何人道歉”的理解,这种两极分化的舆论正是运动员们身份属性偏差带来的结果。若是作为代表中国出征的运动员,在公开场合以公开渠道发表“我怂了”的言论,着实有些灭自己威风,但若只是一个普通人,比赛失利后在自己的私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一条宽慰自己的动态却无可厚非。

环球网评:王璐瑶仍是浙江了不起的姑娘

另一维度来看, 此前有过优秀成绩的运动员也难逃大众情绪的裹挟。在傲人的成绩和大规模的宣传之后,“中国女排”四个字被逐渐神化,而25日下午,中国女排在东京奥运会的首战以3:0的成绩输给了土耳其队,之后两战皆墨,如今甚至面临出线难题,与观众的期待形成了较大落差,关于女排的言论充斥着丧感。

但就目前观察来看,大众对不同成绩的接受表现出的理性程度较高,从中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的体育文化在近几年逐渐进步。对成功的神化和对失败的蔑视具有的破坏力不相上下,面对竞技场上的成与败,我们可以激动欢呼,也可以惋惜感叹,不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就不能断定赢家是谁,这或许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

作为观众,不管我们对运动员抱有多大的期待,都不能用一个预设的成绩来衡量他们在竞技场上的行为和动机,从而站在一个道德高地上对运动员过分苛责。

对比之下

议程的设置与观念的发酵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灾难背景下,延期一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争议,东京奥运会开幕第一天,围绕开幕式的吐槽就已经可以“环绕地球两圈”了,于是海内外网友纷纷拿过去的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乃至里约奥运会与其对比,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好坏的评判在有参照物的情况下会更加明晰。

官方也客观上促进了这种对比,以B站为例,B站账号“小央视频”在7月20日发布了标题为“探访东京奥运村国羽女队公寓:略拥挤很温馨 有人辛苦打地铺”的视频,日前,央视报道了关于北京冬奥村交付使用的新闻,7月26日,B站账号“央视网快看”发布了冬奥村相关介绍视频,包括冬奥村占地、容量、室内设备软装、建筑节能科技等细节,被“夺笋”的弹幕刷屏。

以这样的事实报道来进行议题与舆论走向的设置,一方面让受众得到尊重,一方面也能提高传播者、传播内容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有选择、有安排的内容输出在设置观众议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奥运会从来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它与国家民族、政治经济、文明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而这届奥运会注定不会平静,无论是正在进行时的疫情,还是此前主办国日本的核废水问题,无论是运动场上的比赛还是运动场外的后勤保障,都会被放大、关注。

另一方面,相较于以往奥运会,时隔五年召开的东京奥运会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舆论大环境, 在社交媒体占据相当大的舆论空间的情况下,大众拥有相当的自由度,对舆论走向产生的影响大大提升,任何一个传播点都可能引发舆论的热潮。

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也成为舆情传播的主力平台,今年的奥运会更是多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这些平台也在引导大众参与围绕夺金、胜负的讨论,更是将舆论场的边界扩大。

舆论之外,奥运会本身关注的还是体育竞技,舆论场的争夺之外,也期待出征东京的运动员们能继续获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