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主角启示录

时代背景、身份标签等外因会影响人物的成长曲线,也决定了跌宕起伏的迥异故事。

成长是人生的永恒课题,这道课题放在影视剧语境中,变成了主角的人物弧光。近年来“成长型”主角被提及的频率愈来愈高,甚至成为片方和演员营销的话题点,前者借此来凸显剧作的正能量价值观,后者借此来树立表演突破自我的人设。

眼下几部热播剧都能见到“成长型”主角的身影。《长歌行》的男女主角李长歌、阿诗勒隼在家仇国恨、动荡时局裹挟下的成长轨迹,分别得到了演员迪丽热巴、吴磊的盖章;《号手就位》里李易峰饰演的拥有“超级大脑”的夏拙,也经历了由大学生到铁血火箭军新兵的脱胎换骨。

时代背景、身份标签等外因会影响人物的成长曲线,也决定了跌宕起伏的迥异故事。对应到不同题材的剧集中,“成长型”主角也各有特征,TA们人设的流变轨迹折射出大众审美迭代,未来何种成长型主角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呢?

热血or和解,主角的成长方式

纵观近四年取得不俗反响的多部网台热剧,会发现成长型主角的成长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热血式成长,这类主角大都自带励志底色,有强烈的行为动机去对抗外界阻力。

在古装类大女主剧和大男主剧里最为常见。《长歌行》的李长歌、《三生三世枕上书》的凤九、《琉璃》的褚璇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盛明兰、《延禧攻略》的魏璎珞、《斗罗大陆》的唐三、《斗破苍穹》的萧炎,即为代表。

在大女主剧中,女主角往往被贴上“美强惨”的标签,或与男主角虐恋、或背负血海深仇,当两条故事线交织,便能彰显与时下女性自立自强意识契合的主角光环,用“事业爱情两不误”的成长母题激发主流受众的共情。

当然,如果剧情能与当下社会议题接驳,则女主角的成长弧光会更具有普世意义,从而获得极高的舆论关注度。比如《知否》里盛明兰面临的原生家庭问题、夫妻关系,以及女性在古代如何挣脱枷锁、活出自我,这些话题都极易成为社交货币在社交平台发酵,也把女主角推到了古代独立女性代言人的位置。

而在大男主剧中,草根逆袭的逆天改命故事成为常规模板。《斗罗大陆》的男主角唐三天赋异禀却自幼丧母,为了变强走上魂师之路,不断打怪升级,甚至成为团队领导者。《斗破苍穹》的萧炎初期人生跌到谷底,不仅家庭遭遇变故,自己又丧失了修炼能力,在蛰伏三年后终于迎来命运转机,走向巅峰。

这些男主角的成长,靠的是在美强惨外壳下那颗始终不灭的赤子之心,脆弱感反倒更能衬托出他们蜕变后的耀眼光辉。

双男主剧是成长型角色的另一个培养皿。从《陈情令》到《山河令》,两位男主角的成长几乎都离不开双方因命运羁绊产生的惺惺相惜与相互扶持,知己情令观者动容,他们各自的成长也令人欣慰。

热血式成长型角色,还经常出现在现实主义题材剧里,而且类型更为多元。在年代、扶贫、悬疑、电竞、都市情感等剧种里,都能见到这类角色活跃。

《号手就位》的夏拙、《流金岁月》的蒋南孙和朱锁锁、《山海情》的马得福、《隐秘而伟大》的顾耀东、《沉默的真相》的江阳、《亲爱的,热爱的》的佟年和韩商言、《大江大河》的宋运辉,莫不如是。

现实主义题材剧作因与大众距离近,剧中主角的思维逻辑和言行举止更能引起共鸣,Ta们的成长轨迹通常跟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紧密挂钩,在某种程度就像屏幕外观众的镜像,能戳中痛点、直抵人心。

第二类是和解式成长型主角。这类角色具有被生活打磨后的“丧”的底色,设置了自我保护的坚硬外壳,需要借助外界因素去驱动成长,使Ta们卸下心防、与自己达成和解。比如《安家》的房似锦、《穿越火线》的肖枫、《都挺好》的苏明玉、《沙海》的黎簇。

此外,还有将热血+和解进行排列组合的成长型主角。比如,《有翡》的周翡,有励志基因和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每次成长进阶都是依靠各种突发事件在推进,由此碰撞出的火花让这个人物跳出了影视剧中关于成长的常规套路,不乏新意。

“成功学”的感同身受?

随着时代变迁迭代的大众审美,是驱动影视剧成长型主角流变的一大外力。早年,相对均衡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角色的成长并不是影视剧主要刻画的对象,即便有,也大都是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呈现,并不会让主角把野心明目张胆写在脸上、挂在嘴边。

如今,阶层愈发固化,家庭出身决定起跑线已然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于是,取材自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影视剧,把成功学提上了创作日程,通过设置各种关联社会议题,要么渲染主角的硬核成长、要么在解构焦虑的同时用一些鸡汤金句抚慰人心。

其核心,正是以成长型主角为载体传递某种与当下社会人精神相通的“成功学”,给观众造一场打破阶级界限的黄粱美梦。

这类被大概率嵌入现实题材剧作的正能量价值观,虽短暂填补了观众对成功追梦的渴望,但随着剧作收官,空虚感也如期而至。屏幕外的人只好去寻找下个精神寄托,继续“成长”。

大众一边被成长型主角牢牢吸引,一边又明知这是套路却难以自拔。毕竟现实很苦,有影视剧这座桃花源可以喘口气,不失为放松紧绷情绪的娱乐方式之一。

可是,当成功学被多次复刻,当男女主角沦为观众情感投射的工具人,那些被生活工作磨平棱角的废柴、咸鱼、社畜,在代入满屏打着“成长”旗号的主角并陷入一次次幻想成功的循环后,渐渐审美疲劳,甚至会对人物在剧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产生了免疫力。

这种诟病集中爆发在有IP打底的男女频改编剧。小说忠实读者虽与剧粉有一定重合度,但当Ta们以自身成长的视角去看待两种艺术载体时,在开发周期上由时间先后导致的意识鸿沟,仍然难以消弭。这道裂缝,也是某类成长型主角开始失灵的原因。

拥有成长型主角招牌的影视剧,如同观众的成长代餐,或解读职场厚黑学、或提供成功学战略、或为人生答疑解惑。主角要成长、剧情要曲折、价值观要励志——这套组合拳,俨然成为各类以成长为叙事主题的剧作的某种共性。

至于观众是否买账?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正年轻。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受众补给,影视剧里的成长型主角就总会收获拥趸。

成长型主角,“希望之光”何在?

既然成长型主角的成长轨迹无法脱离时代背景这一宏观因素,那么与时俱进就成为其续航能力的法门。未来,究竟何种成长型主角能占领价值制高点,开拓出更宽广的市场呢?

若按性别来看,成长型的女主角要具有更加独立的人设,不做男性的附庸品,要跳出男权叙事思维、真正以女性立场和视角来行为处事,能在一定程度折射出女性在社会中的真实困境并提出一些解救思路。甚至,还可以借鉴日韩优秀剧集的同类女主人设并进行本土化改良,以实现创新。

一旦成长型女主角能延展年龄维度,那么不仅能丰富女性的荧屏形象,还能给内娱女演员带来更多的表演和生存空间,利于演员生态均衡发展。

对成长型男主角而言,男性创作者切忌陷入自说自话的自嗨创作怪圈。一方面,不能牵强地把男女性别对立变成角色成长的催化剂;另一方面,需要摆脱某种“大男子主义”的叙事视角去勾勒欲扬先抑的成长曲线。接地气且懂得适当站在女性立场去换位思考来铺陈人物弧光,才是虏获人心的破题点。

此外,在近期举办的电视节目春交会上,提出了“新主流电视剧”将更加主流的观点。这意味着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年代剧这类带有特殊调性的主旋律剧种,或将成为未来成长型主角的主要孵化器之一。

其实,从一些已播剧目可以窥见端倪。叫好叫座的《隐秘而伟大》《山海情》《大江大河》、收视率不俗的《号手就位》等,剧中彰显主流价值观的成长型主角都是吸睛利器,与主流市场的审美口味相契合。

小真大正——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怀、正能量,或将成为新主流剧的创作内核配置。其中对成长型主角的形象,也指出了一定的创作方向。

归根结底,影视剧成长型角色一定不能变成宣扬成功学的工具,而要散发人性温度。唯有有血有肉并蕴含普世价值,Ta们的成长历练才能引起观众共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