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线城市崛起,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一线城市面临如何“添动力”的关键的时期——不光是要吸引人才流动。对于上海来说,在互联网产业发展上逐渐拉近与北京、深圳的距离,吸引“大厂”落户成为大招。10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的三个总部和三个中心正式落户上海。
不光是阿里三个总部落户,上海互联网的“后浪们” 在今年也开始锋芒毕露:5月26日,B站的美股市值盘中突破117.61亿美元,历史上首次超越爱奇艺,打破”爱优腾”三分天下局面。7月6日,拼多多市值曾达到118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位,在电商股中,市值仅次于阿里巴巴。在互联网下半场,上海故事又会如何讲?
大厂与新秀
又有大厂落户上海。
据了解,此次阿里落户上海的“三总部三中心”分别是支付宝总部、盒马总部及本地生活总部,阿里上海研发中心、阿里新零售中心、蚂蚁科技中心。按照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所说:“阿里巴巴有越来越多的业务落地上海,诞生成长于上海,在上海实现‘无中生有’。” 其实,不光是阿里,在国庆节前夕,上海市与美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美团将建设新上海总部基地。
在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BAT并未诞生在上海。以至于过去几年业内总有声音讨论,为何上海错过了互联网巨头——在1999年BAT刚刚诞生时,马云差点就将阿里落户上海。与北京的互联网企业相比,上海确实还有几年的差距。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在135家互联网上市企业中,注册于北京的占比33.3%,排第一;其次是上海,占比17%;杭州、深圳、广州分别占比11.9%、11.1%、4.4%。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格局初定,在巨头夹缝中却有一股新秀在上海崛起。2015年才在上海成立的拼多多讲着“五环外的故事”在几年时间内成为一匹电商黑马。2019年,拼多多平台GMV就已经突破万亿,达到这一成绩,阿里巴巴用了13年,而京东用了19年。截止今年年中,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6.8亿,较去年同期的4.832亿人,一年净增2亿,拉新速度令人瞠目。
另一批黑马是曾被成为“小破站”的B站哔哩哔哩。在21世纪10年代的最后一夜,哔哩哔哩首次推出跨年晚会爆棚人气,晚会后的1月2日拉升其股价大涨近12.51%,单日市值增长近50亿人民币。在声量上的又一个高光时刻是今年5月3日,B站发布宣传片《后浪》引发社会大讨论。如果以2018年3月上市时11.5美元的发行价来比较,截至10月9日收盘,B站股价已到48.42美元,两年多时间股价翻了4倍多。
更不用说上海的标杆性互联网企业携程,作为中国OTA的龙头老大,其从2018年Q3开始,GMV就是全球GMV排名第一的在线旅游公司,远超美国的Booking和Expedia。
按照上海市相关人士在今年的最新说法,上海加大扶持新生代互联网企业,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硬核”科技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开辟新生代互联网发展航线。
十年之间,难言错过
如果以2010年作为节点,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风口迭起最为频繁的大时代。
2010年被称为“移动互联网的元年”,当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03亿,到了2020年6月,这一数据已经高达9.32亿。借助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中国互联网在打车、O2O、外卖、视频、共享出行等多个赛道轮番上演激荡大战。
在过去的这个十年里,无论是最初的团购、还是电商、外卖,上海并非没有自己的互联网“亲生子”,但几个小巨头都难逃被并购甚至最终消失的命运。
在电商领域,易迅曾作为最早的B2C网站在华东市场有自己一席之地。2010年易迅拿到腾讯投资,后并入腾讯电商板块。不过在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后,易迅随拍拍网等资产打包转手京东。不久后易迅逐渐淡出电商市场。与易迅命运相似的是1号店,作为中国首家“网上超市”,其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也许并未料到在十年后,京东、天猫在网上超市领域激战正酣,而它作为领头羊,在并入京东之后品牌力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B站以后浪之姿挑战爱优腾时,或许新生一代视频用户早已忘记了作为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的土豆网。2005年4月,土豆网在上海成立,曾被认为是中国的YouTube。但因为错失上市时机,在移动互联圈的时代错失先机,最终在2012年8月与优酷宣布换股方式合并,结束了多年鱼死网破式竞争局面。如今视频网站,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分天下,在品牌上,优酷声量远高于土豆。
土豆的命运,点评知道。2003年4月,大众点评在上海成立,一直到2010年与美团正面相遇。当年6月,大众点评正式推出团购业务,在此之前的几个月,美团网刚刚成立上线,一场“千团大战”血雨腥风尚在酝酿。竞争多年后的2015年10月,大众点评最终并入美团,5年之后的2020年10月,美团发布公告将公司中英文名字中的“点评”彻底抹掉。
从易迅、1号店、土豆、大众点评到2018年被阿里收购的饿了么,上海诞生的几大互联网公司都曾是各自航道的开拓者,只不过在过去的十年里,风口一轮轮劲风吹过,数轮激烈竞争后没有躲过被并购这条路。
下一轮赛跑
如今,上海提出要加快扶持新生代互联网企业,想来一是想要在互联网发展上追赶北京深圳,二来则是要避免同处长三角的杭州继续“分流”。
1999年秋天,马云和17个年轻人凑了50万元在杭州湖畔花园创业成立阿里巴巴。在此后的20年时间内,阿里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难以逾越的一极。也正是因为阿里及相关企业的存在,杭州成为近年来“抢人大战”的热门城市。
猎聘发布《2020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报告》显示,2018Q1-2020Q2全国各城市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TOP20中,杭州的互联网行业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为14.80%,位居全国第一;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中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净流入率9.92%排名全国第六。上海以6.47%排名11位,北京以4.17%排名最后。
不可否认的是,北上广深作为一线城市薪资高且上涨空间大,高房价、高消费等压力确实也是现实,在互联网人才流动中,上海与杭州等相比吸引力较弱的重要原因应该是大厂较少。在上述猎聘报告中,吸引互联网行业人才去杭州工作的原因中,“阿里巴巴创造更多工作机会”以78.72%的得票率排名第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见顶,美团王兴首先提出中国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的概念。在王兴看来,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不管是早期PC网民的迅速增加,还是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激增,大家发展的方式哪怕粗糙一点、成本高一点都不要紧,因为用户在快速增长,每年卖几亿部智能手机,大家的业务跟着水涨船高,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智能手机的年销量已经不增长了,总体网民的增长也大幅趋缓。
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阶段过去,随着精耕新作时代来临,各大赛道尽管格局初定,但巨头、或者说寡头的存在,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市场需求,这或许是拼多多、B站能够在夹缝中成长出来的原因之一。
按照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全球成立于千禧年之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公司有586家,在全球城市比拼中,独角兽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达93家,上海以47家企业排在第三,杭州和深圳则以20家并列第五名。属于上海的下一轮赛跑,似乎才刚刚开始。